日前,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据该报告披露,2022年,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2.2%,发电量为4177.8亿度,同比增加2.5%,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7%,核能发电量达到世界第二。
【资料图】
不难看出,核电在我国能源保障体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加快增长,发电量还会大幅增加;预计到2035年,核能发电量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1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核电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在同等功率的电站前提下只需要消耗十分之一重量的原煤,且不会排放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根据蓝皮书数据,2022年我国核电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近1.2亿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1亿吨。
《蓝皮书》数据还显示,我国目前每度电的平均成本为0.4元人民币,而核电的平均成本仅为0.35元人民币,低于火电、水电和风电,经济属性凸显。
由此观之,核电的快速、安全、稳定发展,是保障能源供应与推进碳中和进程的重要手段,得益于我国在核电产业的领先优势,核电占比提升也是我国在能源产业实现自主可控的关键一环,这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巨大发展机会。
更重要的是,不止中国,全世界主要国家拥抱核电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时间推移,各国对核电恐惧心理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俄乌冲突背景下,全球能源危机带来的能源价格飙升,全球性高通胀更切实影响了各国人民生活状态,为了解决眼下的能源困境并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弃核”国家纷纷转入“拥抱核电”的队列中来。
在经历了2022年初俄乌冲突所引发的各国对能源安全、能源独立的担忧后,2023年核电行业的关注度持续提高:1月,美国能源署(EIA)发布预测,预计未来两年核能的份额将保持在19%左右;3月,日本国会正式立法批准国内核电机组的营运寿命可以超过60年;加拿大政府发布《2023年联邦预算方案》,采取税收减免、监管审查和批准补贴资金、战略创新基金等方式,对核电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和强大的支持;此外,保加利亚、斯洛伐克、乌干达等国政府也陆续宣布将新建核电机组,比利时、芬兰、英国等国政府表示将延长部分核电站寿命,可见各国的核电需求持续增长。
不可否认的是,核电大周期已经来临。
天然铀作为核电产业的“粮仓”,其重要性更是无有出其右者,核电周期来临无疑会提升在此掘金的胜率,尤其是那些具有独特优势的核心标的。
一、多维度看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
中广核矿业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大的核电集团中广核集团下属上市子公司之一,亦是中广核集团旗下海外铀资源开发的投、融资的唯一平台,正是天然铀产业的核心标的。
乘着行业周期东风,中广核矿业业绩不仅得到了快速修复,还有着向更高水平冲击的概率。利润端,公司业绩表现亮眼,2022年公司毛利增长67.69%,净利润同比大增188.47%。
与此同时,ROE、ROA等评判公司综合经营效率的核心数据分别增长了10.17以及4.4个百分点,进一步凸显了中广核矿业高质量增长趋势。
(来源:公司公告)
业绩上能够实现连续突破性的进展,既有行业周期上行带来的加持,也有公司自身的多重优势予以支撑。
首先,铀矿价格持续走高。
随着全球主要国家集中加码核电产业建设,天然铀需求直线上升,但新矿山投产到产能落地有着较长的时间差,叠加全球核电业主的库存处于近几年的低水平区间,供需缺口扩大带动铀价持续走高。
据公开资料显示,天然铀现货价格从2016年底部的17.7美元/磅震荡上行到了如今的53美元/磅左右,在未来较长的时间维度下铀价仍有着走高的预期。目前,随着铀价逐步恢复,长贸市场开始活跃。核电业主通常习惯以长贸合同形式锁定货源,根据UxC和TradeTech数据,今年一季度现货成交量维持去年的弱势,只占总成交量的15.6%。这说明核电业主在积极用长贸合同锁定产量,矿山不必再寻求贸易商以求出货。
其次,中广核矿业产能有进一步提升的预期。
2022年,公司旗下几大矿山合计产量2590吨铀,由于公司的在哈矿山于2018年起按照设计产能的80%生产,计划将于2024年恢复到90%。同时,公司目前总权益资源量为40860吨铀,其中在产阶段项目权益资源量占比仅为56.4%,这意味着若剩下的在建以及可研阶段的项目能够如期落地,有望直接推高公司业绩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保障我国天然铀的充足供应,中广核矿业有着足够动力加快资源储备扩张,大股东中广核集团的加持背书也让其并购更多优质矿山有了更大概率。
此外,中广核矿业的成本优势也不可忽视。
目前,中广核矿业的在产以及在建项目均属于优质地浸砂岩型铀矿,具有渗透性好、易浸出、铀回收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叠加其采用的原位地浸技术,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成本的作用。这使得中广核矿业跻身了全球生产成本最低之列。
展望未来,在全球天然铀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天然铀价格预计仍将保持在高位,叠加中广核矿业不断扩张自身产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广核矿业的增长确定性值得高看一眼。
二、ESG浪潮下不可忽视的非财务层面价值
以上更多是从财务层面上对公司成长确定性给予了肯定,站在更长时间维度下,ESG这一非财务层面表现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判断。其本质上在于公司通过贯彻ESG理念的同时,增加了全社会的正外部性,可以从政策支持、品牌形象、商业资源等方面得到正向反馈强化自身价值。
作为一个舶来品,ESG在东西方代表的具体含义有所差异,但在E(即环境)这一维度上并无不同,这是上市公司能够在港股市场上取得最广泛认同的方向,也是身处能源产业重要环节的中广核矿业表现最为突出的方面。
一般来说,铀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而中广核矿业的参股矿山通过原位地浸技术,即利用铀不溶于地下水的特点,将弱酸注入矿体,在闭环系统中循环并溶解,将含铀溶液泵送到处理设施以回收铀,并可重新引回注入井。该方法可以彻底改善放射性污染粉尘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将尾渣及废气污染降至最低程度,同时显著减少废水排放量。
与此同时,矿场安装了光伏电站设备,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电费支出以及因使用化石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正如前文所述,核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碳中和进程的重要手段,这意味着深处核电产业核心环节的中广核矿业日常经营本身就是助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关键。2022年,公司旗下矿山实现总产量2,590吨铀,相当于发电1033.3亿度,减排4.03万吨粉尘、16万吨氮氧化合物以及7,066万吨二氧化碳。
除了环境层面,中广核矿业在社会责任、企业管治方面也有着可圈可点的表现。
由于矿山开采业务的特殊性,安全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先级,中广核矿业将“安全第一”作为生产经营的核心原则,针对各类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预案等均有着完善的管理体系制度,过去三年的因工亡故数为0。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顺应ESG发展趋势,提升ESG治理水平,2023年1月正式于董事会下设ESG委员会,初步建立了自上而下的ESG治理体系,并于4月首次发布了独立的《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可以期待未来公司能够在环境、社会及管治的各个层面有进一步提升,继续朝着可持续发展目标前进。
三、结语
发展核电已是大势所趋,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则决定了中广核矿业必须要加快扩张步伐,才能满足未来核电产业发展需要,也是我国核电出海博浪的重要保证。量与价的共振提升,为中广核矿业的重估带来了机遇。
行业上行周期不断打开中广核矿业的成长天花板,对此,国泰君安在3月的最新研报中,给予了其1.36港元的目标价,相较于5月15日的收盘价有着54.55%的涨幅空间。
与此同时,其在ESG方面的表现有进一步向好的潜力,可持续发展确定性加强有利于吸引国际长线资金关注,进而推动公司市场价值重塑。
关键词: